发布时间:2025-10-15 18:09:47    次浏览
■借鉴国外理念更重视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市教委强调职业教育绝非“低人一等” 近日,上海徐汇区百色路工商外国语学校,外教正教授商务英语课程。早报记者 雍凯 图上海市教委主任在昨日民生访谈上指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没有高低之分,绝非“低人一等”。如今,申城中职教育早已走上了“国际化”之路。未来3-5年内,上海中职课改将进一步借鉴发达国家的理念,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上海职业教育的内涵。今后中职专业的课程、教学都将显现出浓郁的“国际范”,让中职生不出国门便能与世界“接轨”。同时,中职校专业教师将有机会到国外企业接受培训。自2012年以来,上海市教委大手笔开展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至今已完成52个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涉及财经商贸、医药卫生等14个专业大类,其中12个专业教学标准已开始进行试点实施。12个国际化专业已试点2012年6月,教育部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市和天津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从2013年开始,上海还分批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等12所具备条件的中职校,启动了12个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的试点实施。至2014年,上海市教委已先后分三批共开发完成了52个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涉及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财经商贸、医药卫生、交通运输等14个专业大类,并正式出版。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有国际的视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是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瞄准发达国家、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与试点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深化上海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2个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在开发过程中,分别借鉴了美、德、澳、英、日等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盟等国际组织的相关职业能力标准。例如,在汽车运行与维修专业188项职业能力中,有23项借鉴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相关职业能力,其余165项职业能力也达到美国相关标准的能力要求。更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已开发的教学标准更加注重职业通用能力与职业素养,如岗位操作安全、节能与环保、团队合作、法规等,并有具体要求的描述。例如,药剂专业借鉴了澳大利亚的职业能力标准。这些能力与素养,正是学生未来工作中非常需要的,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强调得比较多的往往是职业技能,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重视不够。 市教委计划在2015年继续扩大国际化教学试点实施的专业和学校。而今后3-5年内,在市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升级”过程中,将会合理吸收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试点实施的成果,使本市中职专业教学标准成为与国际水平相接轨的标准。不出国门也能接轨国际与此同时,市教委还将分批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出国培训,考取国际公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获取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让中职生不出国门也能与世界“接轨”,更具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这在全国都是零的突破。“上海在国家的指导下,构建新的职业教育体系。要教出技能让人叹为观止的学生,老师必须有真本事,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上海职业教育要打造‘双师型’的教师,同时鼓励教师考取国际公认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将是上海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行方向。因为在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工作,这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市教委副主任陆靖信心满满。上海有近万名中职教师,从2011年至2014年,上海已经派出了267名教师和相关的管理人员赴德国、芬兰、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行培训。目前,2015年的上海中职师资澳大利亚培训团正在组团过程中,出国培训交流现在规定更加严格。为做好中职师资培养,成立专门的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在全国开了先河。打造中职教师多元化的成长体系,上海同样在全国是首创。目前,上海中职教师全员主体的培训课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系统开发新进教师、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德育干部等专项培训课程方案,启动新进教师规范化的专项培养培训试点,这些都是全国开风气之先的创举。四校特色教育样本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学生自己开办外贸公司作为上海唯一一所以“外国语”命名的中职学校,走“国际化”路线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学校开设了英、日、德等7种商务外语以及商务汉语课程。培养国际化人才,除了理论,更需“实战”。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将原来的校园社团“国贸社”升级为规模约50人的校内模拟国际贸易公司——光华国际有限公司,除董事长是教师外,总经理、副经理和员工全部由学生担任,并与韩国首尔女子商业高中开展了业务合作。“我们一般先在校园内进行网上市场调研,了解同学对韩国商品的兴趣爱好,最终选出打算进口的几样商品,比如说笔袋、手机链、电子表等”。公司“员工”蒋玉麒说,“然后我们会自己设计笔袋等小商品的样式,将设计好的图纸E-mail给韩国那边的同学们,与她们通过邮件或者视频用英语讨价还价,确定最终进价。”之后,韩国学生去当地寻找合适的厂家制作商品,“光华国际”则借助外贸公司将商品进口到国内,最后再通过校园实体店和网店将商品销售出去,“进口来的小商品非常畅销,到目前我们一直都是盈利的。” 蒋玉麒笑称。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国际课程嵌入平常教学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目前已经展开国际合作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瑞典、荷兰等。据该校中澳合作商务助理专业教研组长殷阿利介绍,该专业由学校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北部TAFE学院创办,也是该校唯一一个将国际课程嵌入正式教学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将获得三个证书:本校毕业证书、澳方昆士兰TAFE四级商务证书和两校联合证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现在仅招收两个小班共60人,一般录取的学生都是考分相对较高及英语较好的学生。”殷阿利说,“因为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和第三学年的上学期,必须完成澳大利亚TAFE商务管理10门专业课程,其中70%~80%的内容将用全英语教学,因此学生英语基础必须较好,而在入校的第一年内也将加强英语口语、英国剑桥商务英语等课程,以便为下一年学习澳大利亚的课程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另外每年也会有5-6名交流生去澳大利亚或英国进行短则一月多则一年的学习。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学生出国交流成常态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与德国的合作交流可谓是历史悠久。“每年我们还会挑选出约30名的学生,与德国姐妹学校开展长达两周的互访、学习。到今年已是十二年了。”校方介绍。自1985年开始,为了立足国际视野,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就与德国姐妹学校在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与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也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制造文化素养的国际标准接轨,教学过程注重德国制造文化的渗透。据该校副校长张贯彻介绍,学校与合作学校共同开发了多个专业标准和系列课程标准,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赴德国进行师资培训并通过考核。另外,校方还引入了德国AHK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考核,实现了专业教学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培养了国际化通用人才。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职业教育总监白丽塔曾评价拿到德国工商大会证书的学生称:“意味着学生成为国际化通用人才”,在就业时无疑又增加了一张重量级“王牌”。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诞生首批中英现代学徒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是中国率先正式开展英国学徒制试点并将国际化推广的中职学校。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项目总监钟伟华评价其为“最成功的一次”探索。该项目中,学生将获得英语三级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三级证书、成为企业正式员工,约在今年6月首批20名学徒将出师。中英现代学徒制项目参与人员、现代流通学校物流教研部青年教师沈昕表示,英国现代学徒制与现在国内不少学校实行的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模式的最大不同就是,阶段性评价,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注重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考核时理论方面的课程放在学校考核,实操方面的考核则放在企业实施,保证英方、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共同制定课程标准。